核心提示:《科研建筑設計標準》為行業標準,編號為JGJ91-2019,自2020年1月1日起實施。
《科研建筑設計標準》公告
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《關于印發<2009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、修訂計劃>的通知》(建標[2009]88號)的要求,規范編制組經廣發調查研究,認真總結實踐經驗,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,并在廣泛征求的基礎上,制定了本規范。
本規范主要技術內容是:1.總則;2.術語;3.基地和總平面;4.建筑設計;5.安全與防護;6.室內環境;7.給水排水;8.暖通空調;9.建筑電氣;10.動力管道。
本規范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:1、將原科學實驗內容歸類為科研實驗,并增加科研辦公、科研展示、科研教學、科研試驗及野外科研等內容;2、增加了室內環境的技術內容;3、對原規范各專業的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和補充。
本規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,必須嚴格執行。
本規范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釋,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。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,請寄送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(地址:北京市中關村北一街4號,郵編:100190)。
本規范主編單位:中科院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
本規范參編單位:
本規范參加單位:
本規范主要起草人員:
本規范主要審查人員:
1 總則
1.0.1 為使科研建筑設計做到堅固持久、技術先進,環保節能、經濟適用,同時確保科研人員的安全、健康和科研建筑周圍環境的安全,制定本規范。
1.0.2 本規范適用于科學研究機構、工業企業、高等院校新建、改建、擴建的科研建筑設計。其它類同的科研建筑設計參照執行。本規范不適用于生物安全實驗室、動物實驗室。
1.0.3 科研建筑根據科學領域與研究方式不同,分為科研實驗、科研辦公、科研展示、科研教學、科研試驗、野外科研等建筑類別。
1.0.4 科研建筑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,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。
2 術語
2.0.1 科研實驗 Scientific Research Laboratory
以科學實驗空間為主體,其他科研空間為輔的科研建筑空間。
2.0.2 科研辦公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
以辦公空間為載體開展科研活動的建筑空間,涵蓋研究工作室、行政管理室、學術活動室、圖書資料室及服務用房等。
2.0.3 科研展示 Scientific Research Exhibition
以科研展示空間為主體,其他科研空間為輔的科研建筑空間。科研展示是用于陳列、展覽有關科學研究和實驗成果的空間,包括展覽空間、倉儲空間和公共服務空間等部分,一般為獨立展廳或展廊、展館等。
2.0.4 科研教學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
以科研教學為主要目的,其他科研活動為輔的科研建筑空間。根據使用性質可分為教學實驗室、輔助用房和公共用房。
2.0.5 科研試驗 Scientific Research Test
以科研試驗空間為主體,其他科研空間為輔的科研建筑空間。科研試驗是工業產品或材料在研制、生產、維修過程中性能測試的場所,試驗空間由單一的測試間或一系列專業試驗室組成。由試驗用房、試驗輔助用房、公用設施用房等組成。
2.0.6 野外科研(觀測站) Field Scientific Research (Observation Station)
以野外科研活動為主體,其他科研空間為輔的科研建筑空間。建設在野外、有長期駐站人員,用于開展生態、大氣、環境等學科的觀測、研究、實驗以及示范工作的建筑,觀測實驗室用房、生活輔助用房和配套設施用房組成。分為觀測臺站、本底監測臺站、實驗臺站、研究臺站、示范臺站、綜合臺站等。
3 基地與總平面
3.1 基地選址
3.1.1 科研園區選址宜靠近當地高等教育、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,專業性強的科研試驗空間宜靠近相關專業產業區。
3.1.2 科研園區選址應有利于科學家開展科研工作,同時應兼顧科學交流、科普工作和教育、生活等相關活動,但不宜靠近居住區,如臨近居住區,應設置隔離帶。
3.1.3 科研園區選址應符合當地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的要求,應節約用地,不占或少占耕地,并預留發展空間。
3.1.4 科研試驗建筑選址應選擇環境噪聲低、清潔、振動及電磁輻射影響小、交通方便的區域,遠離有爆炸和火災危險、散發腐蝕性和有毒氣體、粉塵等有害物質的場所,并位于其全年最小風頻率下風向的基地。
3.1.5 野外科研觀測站基地應根據臺站建設等級與規模、設備設施重要程度與價值、科學研究觀測任務內容與特點,依據當地水文地質條件,采用國家相應標準進行選址。
3.1.6 野外科研觀測站基地必須具備通向臨近公路、鐵路、河運航道、海運航道和飛機場的交通條件,必要時須建有直升機起降場地。
3.2 總平面
3.2.1 總平面布置應根據近遠期建設計劃,統一規劃設計,宜集中布置,節約用地,預留發展空間,宜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。
3.2.2 總平面布置應符合科研工作的要求,總體布局合理、功能分區明確、交通組織順暢。
3.2.3 住宅不宜建在科學實驗區內,當建在同一區域內時,應相互分隔,另設出入口,并應符合相關規范和規定。
3.2.4 科研實驗辦公區、生產試驗區、居住生活區、配套服務區、對外接待區等區域宜分開設置,并聯系方便、互不干擾。
3.2.5 科研工作區域與居住生活配套區域應分開設置,分設出入口;公共服務設施宜與工作區、生活區有便捷聯系。
3.2.6 科研展示空間及具有對外接待性質的配套建筑,宜沿街獨立布置,設獨立出入口,人流車流避免干擾其他建筑。
3.2.7 使用有放射性、爆炸性、毒害性和污染性物質的空間宜與主體分開設置,獨立建設,在總平面布局中應符合有關防火疏散、安全防護、環境保護的規定。
3.2.8 有污染物排放的科研建筑及構筑物,宜遠離宿舍、公寓、住宅等居住建筑布局,應布置在當地主導風向的下方,同時應滿足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要求。
3.2.9 科研試驗的主要噪聲源宜相對集中,遠離非噪聲作業區、行政及生活區等要求安靜的區域,并與場區邊界保持適當距離。
3.2.10 野外科研觀測站基地及其周邊,應根據需要設置橋涵、堤壩、護坡、擋土墻、排水溝槽、防獸網、防畜圍欄等必要的工程和防護設施。
3.2.11 野外科研用房應避免布置在低洼地帶、行洪地帶、滑坡和泥石流多發區、潮間帶、沼澤地等,當上述條件不能滿足時,應采用相應的工程建設措施和防護措施。
3.2.12 野外科研建筑設置和示范基地及設施的距離和出入口,應根據使用功能核定。有隔離需求的野外科研觀測站,應將觀測實驗用房、生活輔助用房以及配套設施用房分開設置。
3.2.13 總平面設計應設置無障礙設施,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《無障礙設計規范》GB 50763的有關規定。
3.2.14 環境與綠化設計應符合國家、地方相關規定。綠化植物品種的選用應有利于凈化空氣、防止污染。
湖南正海實驗室設備有限公司是從事實驗室系列設備設計、生產、工程配套服務的廠家。
專業為教育科研、醫療衛生、檢疫商檢、生物制藥、食品化工、石油環保等行業提供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。
服務熱線:0731-88915766;13574125502